一、阴极之至,阳气始生
“天时人事日相催,冬至阳生春又来。”今天,我们迎来了2017年最后一个节气——冬至。
古人说:阴极之至,阳气始生,日南至,日短之至,日影长之至,故曰“冬至”。
二、冬至·你不知道的事
1、最早被制定的节气
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,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。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
代,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,测定出了冬至。
古称“ 日短 ” 或 “日短至”。古人认为,冬至节气是计算我国二十四节气的起点。因为冬至一
到,新年就在眼前。所以,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,并不亚于新年。在民间广泛流传着“冬至
大如年”的说法。
2、在古代,冬至会放假
在古代 ,年节、寒食和冬至并称“三大节”,冬至被视作“亚岁” 。“冬至”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
化,是上天赐予的福气,这一天是个吉祥的日子,预示否极泰来,值得庆贺。
相传,在汉代,冬至的假期有五天之久。据《太平御览》记载:“冬至始,人主与群臣左右
从乐五日,天下之众,亦家家从乐五日,以迎日至之礼。”
3、冬至会“预言”
在古代,民间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、冬至节气在一月中的位置,来预测往后的天气。
“ 冬至黑,过年疏;冬至疏,过年黑 ” 的意思则是说:冬至这天如果是阴天的话,过年那天
就是晴天;而如果冬至那天是晴天的话,过年那天就有可能是阴天,甚至下雪。
4、数九消寒
古人认为从冬至开始,要过完九个“九天”,即九九八十一天才会寒尽春来,大地回暖,所以
才有“数九寒天”这一说法。期间人们许多活动因为寒冷受到限制,尤其娱乐活动较少。所以为了
消除从冬至到立春这一段漫长日子的寂寞和寒冷,人们发明了“数九”的消遣方法。
从明代就开始,民间便有画“九九消寒图”的风俗,也称“ 九九图 ”。人们一天画一笔数过这八
十一天,表达一种迎春的殷殷心意。其中,“素梅图”就是具有诗意的代表。首先画一枝素梅,枝
上画梅花九朵,每朵有九个花瓣,共九九八十一瓣,或者八十一朵小小的梅花,代表“数九天”的
八十一天,每过一天就用红笔或黑笔涂染一个花瓣或一朵 ,花瓣尽而九九出,九尽春深 ,冬去
春来。古时百官在冬至日上朝毕后,互拜礼仪时还会以素梅“九九消寒图”相互雅赠。
三、冬至·南北风俗不同
历史上,冬至作为一个节日,曾隆重多彩:天子祭天、百姓祭祖,百官朝贺、拜师尊长,阖
家团聚、亲朋互馈。千百年来的农耕社会里,忙碌了一年的先人们,从这天开始休养将息,并衍
生出丰富的节日活动和民俗之乐。
如今 ,冬至的隆重日渐式微。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,所有冬至的记忆恐怕就是各色诱人的
味道吧。
北方吃饺子、馄饨
“冬至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。”在中国北方,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。每年一到这天,不论
贫富,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。相传,这一习俗是不忘“医圣”张仲景“祛寒娇耳汤”之恩。
其实在古代,北方和南方(主要是浙江地区)都是吃馄饨过冬至的,现今四时可用的馄饨在过去
是冬至的“独家”食品。
冬至馄饨的意义主要在祭祀,其次才是食用。记叙清代北京风俗的《燕京岁时记》提供了一种解
释:馄饨“ 有如鸡卵,颇似天地混沌之象,故于冬至日食之 ”。所以说,有古人认为冬至吃馄饨是为了
破阴释阳,支助天地间阳气生长。
南方吃汤圆
古有诗云:“家家捣米做汤圆,知是明朝冬至天。”冬至吃汤圆,是我国的传统习俗,在江南尤为
盛行,民间便有“吃了汤圆大一岁”之说。汤圆可以用来祭祖,也可用于互赠亲朋,还代表团圆之意。
山东滕州羊肉汤
相传,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,觉得味道特别鲜美,赞不绝口。从此,在民间
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,以求来年有个好兆头。
苏州酿酒
姑苏地区有俗语云:“ 冬至如大年 ”。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,这是一种米酒,加入
桂花酿造,香气宜人。饮冬酿酒的同时,还会配以卤牛肉、卤羊肉等各式卤菜。在寒冷的冬天,冬酿
酒不仅能够驱寒,更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美好祈愿。
闽南姜母鸭
闽南一带当地人会在冬至享用姜母鸭。姜母鸭以红面番鸭为原料,用芝麻油将鸭肉炒香后,再加
入老姜( 姜母 )及米酒等炖煮而成,且具有疏肝润肺、养胃健脾、舒筋活血、祛寒化痰等功效,特别滋
补。一来驱寒强身,二来增加节日的和乐气氛,以讨吉祥。
湖南冬至肉
湖南人过冬至,会杀鸡宰猪,把肉阴干,称为冬至肉。有俗话说“吃过冬至肉,身体赛牛犊”。长沙
城乡居民习惯在冬至前后制腊鱼腊肉 ,将鱼肉用盐腌四五天后挂当风之处晾干 ,然后用木屑、谷壳、
橘皮、花生壳熏烤,或挂柴灶上熏烟,至其色金红,叫“冬腊肉”,可贮留至次年夏日不腐。
四、冬至·养生指南
饮食:补充津液
冬至日不可吃太过辛辣刺激的食品,过食辛辣只可生阳动火,导致内热积聚,郁热上冲。过食羊
肉、狗肉等肥甘厚味,易导致饮食不化,聚湿生痰。北方在补充热性食物的同时,也得吃一些补充津
液的食物,如荸荠、藕、梨、萝卜、白菜等。
养心:宽厚畅达
养生也要重点养心,要养生先养善良、宽厚之心,心底宽自无忧。保持精神畅达乐观,不为琐事
劳神,不要强求名利、患得患失。儿女要对老人嘘寒问暖,使老年人在精神上得到保养。
保暖:从脚开始
冬至阴寒之气隆盛,成为“ 进九 ”之始。在冬至养生中我们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避寒邪,我国大部分
地区习惯自冬至起“数九”。所以冬至养生首先要多着衣、避寒邪,特别是要注重足部的保暖。
运动:动中求静
冬季运动,首先要避免寒邪的侵袭,其次运动量不宜过大,要在动中求静,以臻安身静体、气定
神闲的境界。八段锦、太极拳等平和的运动都是很好的选择。
五、冬至·记忆
“吃过这碗汤圆,就长一岁了。”冬至的时候 ,母亲总是这样说 。母亲亲手做的汤圆格外好吃,尤
其是在寒冷的冬夜,又和着成长的传说。
吃完汤圆,我们就全家围在一起喝热茶,看腾腾热气在冷空气中久久不散。茶是父亲泡的,
他每天都喝茶。但那一天,他环视我们说:“果然又长大一些。”
那是很多年前冬至的记忆。父亲逝世后,在冬至这天,我常想起他泡的茶,香味至今仍在齿
边。 ——林清玄《季节十二帖:冬至》
炒炒米也要点手艺 ,并不是人人都会的 。入了冬 ,大概是过了冬至吧 ,有人背了一面大筛
子,手执长柄的铁铲,大街小巷地走, 这就是炒炒米的。有时带一个助手,多半是个半大孩子,
是帮他烧火的。请到家里来 ,管一顿饭,给几个钱,炒一天 。或二斗 ,或半石 ;像我们家人口
多,一次得炒一石糯米。 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,没有零零碎碎炒的。过了这个季节,
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。一炒炒米,就让人觉得,快要过年了。 ——汪曾祺《故乡的味道》
“ 好吃不过饺子,舒服不过倒着。”这是北方乡下的一句俗语。北平城里的人不说这句话。因为北平
人过去不说饺子,都说“煮饽饽”,这也许是满洲语。我到了十四岁才知道煮饽饽就是饺子。
北方人,不论贵贱,都以饺子为美食。钟鸣鼎食之家有的是人力财力,吃顿饺子不算一回事。
小康之家要吃顿饺子要动员全家老少,和面 、擀皮 、剁馅、包捏、煮,忙成一团,然而亦趣
在其中。至于在乡下,吃顿饺子不易,也许要在姑奶奶回娘家时候才能有此豪举。
——梁实秋《饺子》
本文转至:人民网文化频道官方微信号“文艺星青年”